李德,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受共產(chǎn)國際派遣,1932年到中國。1933年9月到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任中共中央軍事顧問。在博古等人的支持下,掌握中央紅軍的指揮權。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照搬國外經(jīng)驗,導致失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是負責軍事指揮的“三人團”成員之一。在遵義會議上受到嚴厲批評。遵義會議取消“三人團”后,任中央縱隊觀察員。到陜北后任中央軍委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抗日軍政大學教員。1939年離開中國到蘇聯(lián)。
洪水,越南人。曾用名武元博。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zhàn)縱隊干部團教員。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隨紅四方面軍行動。1945年參加中共七大。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1956年回國。
畢士悌,朝鮮人。曾用名畢斯蒂、金勛、楊林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zhàn)縱隊干部團參謀長。長征到達陜北后,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1936年2月在戰(zhàn)斗中犧牲。
武亭,朝鮮人。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zhàn)縱隊第三梯隊負責人。1934年12月調(diào)任紅三軍團炮兵營營長。長征到達陜北后,曾入紅軍大學學習。1945年12月回國。
勃沙特,瑞士人,后移居英國。全名魯?shù)婪?#8226;阿爾弗雷德•勃沙特•比亞吉特。1935年11月隨紅二、紅六軍團參加長征。1936年4月離開部隊。勃沙特后來將自己的這次經(jīng)歷寫成《神靈之手》一書在英國出版,稱贊紅軍英勇善戰(zhàn)、紀律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