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名】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 La Republique De Madagascar)。
【面 積】 590,750平方公里(包括周圍島嶼)。
【人 口】 1691萬(2004年)。馬達加斯加人占總人口的98%以上,由18個部族組成,其中較大的有:伊麥利那(占總人口的26.1%)、貝希米扎拉卡(14.1%)、貝希略(12%)、希米赫特(7.2%)、薩卡拉瓦(5.8%)、安坦德羅(5.3%)和安泰薩卡(5%)等。各民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大體相同。在馬定居的尚有少數(shù)科摩羅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法國人,另有華僑和華裔約4萬人。民族語言為馬達加斯加語(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官方通用法語。居民中52%信奉傳統(tǒng)宗教,41%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7%信奉伊斯蘭教。
【首 都】 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人口139萬(2004年),年平均氣溫18°C。
【國家元首】 馬克·拉瓦盧馬納納(Marc Ravalomanana),2002年5月6日就職。 【簡 況】 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第四大島。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海岸線長5000公里。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4°C;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年平均氣溫18.3°C;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氣溫26.6°C。
16世紀末伊麥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了伊麥利那王國。1794年伊麥利那王國發(fā)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于19世紀初統(tǒng)一全島,建立馬達加斯加王國。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10月14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nèi)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6月26日宣布獨立,成立馬爾加什共和國,亦稱第一共和國。1975年12月21日,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亦稱第二共和國,迪迪?!だR拉卡(Didier Ratsiraka)就任總統(tǒng)。拉上臺后試圖建立馬達加斯加式的社會主義制度,1990年迫于西方壓力實行多黨民主和經(jīng)濟自由化。1992年8月19日,馬舉行全民公投,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1993年2月,在馬首次多黨大選中,阿爾貝·扎菲(Albert Zafy)戰(zhàn)勝拉齊拉卡,當選第三共和國總統(tǒng)。1997年2月,拉齊拉卡在總統(tǒng)大選中獲勝,重掌政權。
【政 黨】 據(jù)馬內(nèi)政部統(tǒng)計,馬目前有173個政黨。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1)“我愛馬達加斯加”黨(Tiako I Madagasikara,TIM),執(zhí)政黨。前身為拉瓦盧馬納納總統(tǒng)創(chuàng)建的“我愛馬達加斯加”協(xié)會,在拉競選總統(tǒng)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拉就任總統(tǒng)后于2002年7月將其轉(zhuǎn)變?yōu)檎h。目前是議會第一大黨。2004年12月,TIM在塔那那利佛召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黨綱,規(guī)劃了新時期的總體方針和奮斗目標,選舉產(chǎn)生了黨主席和10名政治局成員?,F(xiàn)任主席為國民議會副議長拉祖利米哈賈·索羅福南特奈納(Razoarimihaja Solofonantenaina)。
(2)眾評社(馬文:Asa Vita Noifampitsarana-AVI ),總統(tǒng)派政黨。1997年1月28日成立,是1996年底總統(tǒng)大選時,在各地自發(fā)成立的支持拉齊拉胡納納競選委員會基礎上創(chuàng)建。主張建立法制國家,致力于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徒⑸鐣徒?jīng)濟正常秩序。2001年底總統(tǒng)競選期間全力支持拉瓦盧馬納納。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選舉中贏得國民議會8個席位;在2003年11月的市鎮(zhèn)選舉中,成為繼TIM和獨立人士之后獲得席位最多的政黨。目前在政府內(nèi)有1名成員(文化旅游部長)。主席諾貝爾·拉齊拉胡納納(Norbert Ratsirahonana)。
(3)社會民主聯(lián)盟(Rassemblement Pour Le Social Démocrate-RPSD ),總統(tǒng)派政黨。前身為1956年12月由前總統(tǒng)齊臘納納創(chuàng)建的社會民主黨。1992年社民黨分裂,以馬爾松·埃瓦里斯特(Marson Evarsite)為首的一派成立新黨“社會民主聯(lián)盟”。該黨在2001年底的總統(tǒng)選舉中支持拉瓦盧馬納納。2002年底立法選舉中,埃瓦里斯特與該黨總書記讓·歐仁·武依納希奇(JEAN EUGENE VONINAHITSY)在支持現(xiàn)政權等問題上發(fā)生嚴重分歧。埃率領一派與TIM和眾評社組成民族團結聯(lián)盟聯(lián)合競選,以武為首的另一派則以社會民主聯(lián)盟名義參選。2003年9月,武另立新黨-新社會民主聯(lián)盟。社會民主聯(lián)盟現(xiàn)在國民議會有2個席位。主席為馬爾松·埃瓦里斯特。
(4)爭取馬達加斯加發(fā)展黨(Parti Militant Pour Le Developpement De Madagascar-MFM),總統(tǒng)派政黨。即原卑賤者爭取政權黨,1972年成立,曾主張社會主義。1990年全面調(diào)整黨綱,放棄社會主義,主張尊重人權和個人自由,實行真正的自由經(jīng)濟,并改為現(xiàn)名。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選舉中獲2席。主席馬南達菲·拉科托尼里納(Manandafy Rakotonirina)。
(5)新社會民主聯(lián)盟(RPSDVAOVAO),反對黨。2003年9月,從社會民主聯(lián)盟脫離出來的新黨。該黨認為現(xiàn)政府在使國家走出困境方面毫無建樹,主張成立新的過渡政府,通過新憲法和新選舉法。該黨在國民議會中有5個席位?,F(xiàn)任主席武依納希奇,總書記法哈羅·拉桑巴松(FAHARO RATSIMBALSON)
(6)馬達加斯加復興行動黨(Action pour la Renaissance de Madagascar-AREMA),反對黨。前身為馬達加斯加革命先鋒黨。1976年3月,拉齊拉卡第一次執(zhí)政時創(chuàng)建,1994年3月改為現(xiàn)名。主張在馬建立“社會主義”。拉齊拉卡一直任該黨總書記至1997年2月,拉就任總統(tǒng)后辭去總書記職務。1997年11月召開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新的總書記,并決定該黨以促進民主,發(fā)展自由經(jīng)濟為宗旨,不再提倡社會主義。拉齊拉卡在2001年12月的總統(tǒng)選舉中敗北后,該黨內(nèi)部出現(xiàn)嚴重分裂,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選舉中僅獲3席。全國總書記為皮埃羅·拉左納里韋盧(Pierrot Rajaonarivelo)。
(7)火炬領袖社(Association Libéralisme et Action Démocratique pour la Renaissance Nationale, 馬文Leader Fanilo),中間派政黨。1992年7月成立,其主要成員為拉齊拉卡時期國有和私有企業(yè)的工商業(yè)企業(yè)家。主張消除貧困和愚昧,通過人道自由主義實現(xiàn)發(fā)展,建立良政和法治。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選舉中獲1席??倳涶R納塞·埃蘇阿維盧芒德魯蘇(Manassé Esoavelomandroso)。
【軍 事】獨立后組建人民軍。拉齊拉卡執(zhí)政后將國防軍和國家憲兵合并,重組人民軍??偨y(tǒng)為軍隊最高統(tǒng)帥,國防部長佩特拉·貝哈賈納少將(Général de Division Petera Behajaina)。國防部為軍事行政機構。全國設6個軍區(qū)。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約18個月。
正規(guī)軍總兵力2.16萬人。其中陸軍1.25萬人,主要裝備有坦克12輛、裝甲車100輛以及各種火炮102門;海軍500人,其中包括1個海軍陸戰(zhàn)連,裝備有1艘巡邏艇和1艘兩棲艦艇;空軍500人,裝備有各種飛機40余架,其中作戰(zhàn)飛機12架、直升機6架;憲兵8100人。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