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面積 236800平方公里。
人口 583.6萬(2004年)。有60多個部族,大致劃分為老龍族(約占全國人口的60%)、老聽族、老松族三大民族。通用老撾語。居民多信奉佛教。華僑華人約3萬多人。
首都 萬象(VIENTIANE),人口66.9萬(2004年)。最高氣溫31.7℃,最低氣溫22.6℃。
國家元首 國家主席朱馬里· 賽雅頌(CHOUMMALY SAYASONE)。
簡 況 位于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界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湄公河流經西部1900公里。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5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年降水量1250毫米~3750毫米。
公元1353年建立瀾滄王國,為老撾歷史鼎盛時期。189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9月被日本占領。1945年10月12日宣布獨立。1946年法國再次入侵,1954年7月簽署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xié)議,法國從老撾撤軍,不久美國取而代之。1962年簽訂關于老撾問題的日內瓦協(xié)議。老撾成立以富馬親王為首相、蘇發(fā)努馮親王為副首相的聯(lián)合政府。1964年,美國支持親美勢力破壞聯(lián)合政府,進攻解放區(qū)。1973年2月,老撾各方簽署了關于在老撾恢復和平與民族和睦的協(xié)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馬為首相的新聯(lián)合政府和以蘇發(fā)努馮為主席的政治聯(lián)合委員會。1975年12月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政黨】 老撾人民革命黨(THE 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老撾唯一政黨和執(zhí)政黨。1955年3月22日建立,原稱老撾人民黨,1972年召開“二大”時改為現名。現有黨員14.8萬人。其宗旨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新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人民民主制度,建設和平、獨立、民主、統(tǒng)一和繁榮的老撾,為逐步走上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條件。本屆中央委員會于2006年3月產生,由55名中央委員組成。朱馬里·賽雅頌為黨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共11人:朱馬里·賽雅頌、沙曼·維亞吉、通邢·塔馬馮、本揚·沃拉吉、西沙瓦·喬本潘、阿?!诶?、波松·布帕萬、通倫·西蘇里、隆再·披吉、宋沙瓦·凌沙瓦、巴妮·亞陶都(女)。
老撾建國陣線成立于1956年1月,原名老撾愛國戰(zhàn)線,是老撾人民革命黨領導下的一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主席西沙瓦·喬本潘。
軍 事 老撾人民軍前身為老撾愛國戰(zhàn)線領導的“寮國戰(zhàn)斗部隊”,始建于1949年1月20日,1965年10月改名為老撾人民解放軍,1982年7月改稱現名。最高領導機構是中央國防和治安委員會,坎代·西潘敦任主席,隆再·披吉任國防部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最少為18個月。
武裝部隊總兵力約6萬人,其中陸軍約5萬人,主力部隊編為5個步兵師;空軍2000多人;內河巡邏部隊1000多人;部隊機關院校5000人。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