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尼泊爾(Nepal)
【面積】 147181平方公里。
【人口】 2642萬(2006年7月統(tǒng)計),全國有拉伊、林布、蘇努瓦爾、達芒、馬嘉爾、古隆、謝爾巴、尼瓦爾、塔魯?shù)?0多個民族。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
【首都】 加德滿都 (Kathmandu),人口約67.18萬 (2001年估計數(shù)字)。月平均最高氣溫 29℃(7月),月平均最低氣溫2℃(1月)。
【國家元首】 國王賈南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德瓦(Gyanendra Bir Bikram Shah Dev), 2001年6月4日即位。
【簡況】 內(nèi)陸山國,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余三面與印度接壤,國境線全長2400公里。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qū)。北部冷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
公元前6世紀建立王朝。公元1769年,興起于尼中西部地區(qū)的沙阿王朝征服加德滿都谷地,從此尼逐步趨于統(tǒng)一,并開始有年代準確、資料翔實的歷史。1814年英國入侵后,迫使尼將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印度,并在尼享有多種特權。1846至1950年,拉納家族依靠英國人的支持奪取軍政大權,并獲世襲首相的地位,使國王成為傀儡。1923年英承認尼獨立。1950年,尼人民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對拉納家族專政的群眾運動和武裝斗爭。國王特里布文和王儲馬亨德拉在印度的支持下,通過談判恢復王權。拉納家庭統(tǒng)治結束,尼實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馬亨德拉國王取締政黨,實行無黨派評議會制。1990年全國爆發(fā)大規(guī)模“人民運動”,比蘭德拉國王被迫實行君主立憲的多黨議會制。此后,尼政局持續(xù)動蕩,黨派斗爭激烈,政府更迭頻繁。1996年,尼共產(chǎn)黨激進派宣布退出議會斗爭,成為反政府勢力,開展所謂“人民戰(zhàn)爭”,與尼軍隊和警察不斷發(fā)生沖突,影響越來越大。
【政黨】 尼現(xiàn)政府為七黨聯(lián)盟政府,包含:尼泊爾大會黨、尼泊爾共產(chǎn)黨(聯(lián)合馬列)、尼泊爾大會黨(民主派)、尼泊爾人民陣線黨、尼泊爾親善黨、尼泊爾工農(nóng)黨和尼泊爾聯(lián)合左翼陣線。目前,尼共有黨派70多個,其中主要黨派有4個。
(1) 尼泊爾大會黨 (Nepali Congress):尼第一大黨。1947年1月成立。該黨主張鞏固多黨民主和君主立憲政體,建立民族團結并保持所有人的相互信任與合作,堅持不結盟。1999年7月,該黨重新組建中央工作委員會,主席吉里賈·普拉薩德·柯伊拉臘(Girija Prasad Koirala)。2002年5月大會黨內(nèi)部德烏帕派與柯伊拉臘派發(fā)生爭斗,6月德烏帕召開黨代會,撤消柯伊拉臘的黨主席職務,19日組成黨的新的領導班子,被稱為大會黨(民主派),由德烏帕任黨主席,庫·巴·卡德賈為總書記。21日大會黨(柯派)成立6人委員會。大會黨分裂。 2006年4月,尼大會黨主席柯伊拉臘出任尼新政府首相。
(2) 尼泊爾共產(chǎn)黨 (聯(lián)合馬列) (Nepal Communist Party [Unified Marxist-Leninist]):尼第二大黨。在尼下層人民中頗有影響,并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該黨由尼共(馬)和尼共(馬列)于1991年1月7日合并而成,1993年12月14日尼共(阿瑪?shù)賮?的并入使該黨的人數(shù)從3.7萬人增至4萬人。尼共(聯(lián)合馬列) 主張多黨民主,建立一個法制的、自由和開放的福利國家,以實現(xiàn)國家的根本變革。該黨于1998年3月分裂為尼共(聯(lián)合馬列)和尼共(馬列)。2002年2月15日,尼共(聯(lián)合馬列)和尼共(馬列)兩黨正式合并。兩黨總書記聯(lián)合發(fā)表了統(tǒng)一聲明,宣布正式取消尼共(馬列)的稱謂和選舉標志。合并后現(xiàn)任總書記仍為馬達夫·庫馬爾·尼帕爾 (Madhav Kumar Nepal)。
(3) 民族民主黨 (Rastriya Prajatantra Party) :1992年1月3日成立。該黨由其前身民族民主黨(昌德派)和民族民主黨(塔帕派)(兩黨均成立于1990年5月29日)合并而成,由前評議會人士組成。該黨堅持君主立憲政體和多黨制民主,主張同世界各國特別是鄰國保持友好關系。該黨于1998年1月短暫分裂,1999年12月重又聯(lián)合。2002年12月15日,原黨總書記帕蘇帕蒂·拉納(Pashupati Rana)當選新任黨主席。
(4) 尼泊爾親善黨 (Nepal Sadbhavana Party) :其前身為1983年成立的尼泊爾親善委員會,1990年改為現(xiàn)名。該黨主要代表尼南部與印接壤的平原地區(qū)各少數(shù)民族的利益,主張對內(nèi)加強與王室的合作,對外保持與印的密切關系。該黨曾于1993、1994年兩次分裂。原該黨主席賈金德拉·納拉揚·辛格(Gajendra Narayan Singh)于2002年1月23日因病逝世。2002年10月,該黨執(zhí)行主席巴·普·曼達爾被任命為副首相。2003年3月,該黨第3次分裂,曼達爾當選黨主席。
【軍事】 國王為武裝力量最高統(tǒng)帥。國家安全委員會由首相、國防大臣和陸軍參謀長組成,首相任主席。只有陸軍。現(xiàn)任陸軍參謀長為皮亞爾·忠格·塔帕(Pyar Jung Thapa),到2006年9月任期屆滿。實行志愿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一般為15年??偙?.8萬人,編成23個旅。全國有警察4.7萬人。 2005-06財年,尼國防部開支約121億盧比(約合1.6億美元)。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