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sub id="n42kz"><ol id="n42kz"></ol></sub>
    <ol id="n42kz"></ol>

    • 首頁/兵器譜/其他/我國研制成功可無限供氧的新型戰(zhàn)斗機機載供氧設備

      我國研制成功可無限供氧的新型戰(zhàn)斗機機載供氧設備

      沒有航油,飛機就沒有起飛的動力。而沒有機載氧氣,飛行員就沒有上天的勇氣。因為要駕駛作戰(zhàn)飛機執(zhí)行任務,飛行員必須呼吸飛機自身攜帶的氧氣。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冬日,一架軍用戰(zhàn)機從北往南長途跋涉,在一個海島上停了下來。飛行員在島上待了一天,第二天準備啟程返回時卻發(fā)現(xiàn),機載液氧蒸發(fā)完了,飛機無法起飛。海島很大,可是島上沒有液氧。無奈的飛行員只好向上級報告,指揮機關派專機從遙遠的地方送來了液氧,才使這架戰(zhàn)機得以重返基地。

      發(fā)動機不息,氧氣源源不斷

      作戰(zhàn)飛機對氧氣的依賴,就如同魚離不開水。尤其是現(xiàn)代飛機往往都在空氣稀薄的高空作戰(zhàn),需要氧氣來維持常態(tài)飛行;另一方面,如果發(fā)生諸如座艙蓋爆炸一類的情況,導致機艙內外壓差消失,及時的供氧有助于保護飛行員的安全。

      液氧為飛機供氧,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由美、英、法等國率先使用。液氧有個明顯不足,那就是蒸發(fā)率為5%~20%。這影響了飛機的持續(xù)作戰(zhàn)。在液氧之前的階段是氣氧。如今氣氧仍是包括俄羅斯在內許多國家的主要機載供氧方式。

      上個世紀60年代,德國人的一種民用技術進入了航空科學家的視線,那就是利用分子篩制氧。德國人用它來凈化空氣。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B-1戰(zhàn)略轟炸機出世了,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機載供氧設備來維持長途飛行。分子篩制氧從此在航空界發(fā)展并成熟起來。這種制氧方式和前兩個階段相比是一個飛躍,因為它使飛機實現(xiàn)了“發(fā)動機不息,供氧不斷”。分子篩對空氣中的氮氣有很大的吸附力,而對氧分子的吸附力很小。當外界壓力變化時,分子篩材料中的氮分子可以重新分離,利用飛機發(fā)動機或空調系統(tǒng)補充進來的空氣產生含氧濃度較高的氣體,供飛行員呼吸。幾塊分子篩不停變換壓力,周而復始地工作,就可源源不斷地供氧了。這就如同魚在水中游,只要魚鰓在動,魚就能獲取氧氣一樣。只要飛機的發(fā)動機或空調系統(tǒng)在運轉,飛行員就不必擔心沒有氧氣呼吸。

      顧慮減輕,戰(zhàn)斗機飛得更遠

      有了分子篩制氧,作戰(zhàn)飛機的顧慮減輕了不少。戰(zhàn)斗機的供氧和加油不同。飛機沒油了,空中加油機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但要是在以前,飛行員需要的氧氣沒有了,那就只好從云端折回地面,讓勤務人員為它更換補充。這樣,飛機的有效作戰(zhàn)時間和距離自然要大打折扣。打個比方,一架米格-21使用氣氧只能滯空一個半小時,使用液氧滯空時間能達到兩小時。這是在它油量和帶彈量不變的情況下作比較,使用液氧自然要優(yōu)越一些。如果米格再進行一次空中加油,航油保證它再有一小時的滯空時間,它的戰(zhàn)斗力就能大為提升。但是如果機載供氧跟不上,即使航油再充足,米格也不敢再在空中多待一分鐘。然而,現(xiàn)代戰(zhàn)爭通常要求飛機連續(xù)飛行10小時執(zhí)行任務,而且飛行高度也大大提升,分子篩制氧的重要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它徹底消除了機載供氧以往對飛機戰(zhàn)斗力的制約,使戰(zhàn)斗機能夠進行更遠距離的空中打擊。與此同時,機載分子篩系統(tǒng)維護時間短、費用低。它還能減輕后勤保障的負擔,可取消地面的儲運、產氧、充氧設備,消除了液氧與氣氧的易燃易爆隱患。

      此外,分子篩供氧設置占用的空間也比較小,可以省出機身上極為寶貴的空間來配置更多的有用裝備。

      備受關注,航空供氧佼佼者

      如今,世界上有少數(shù)國家走在了分子篩制氧的前沿。

      美國在這一領域用功最早,心得也最多。自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把分子篩制氧技術運用得比較成熟后,美軍就開始把這種供氧方式用到了多種新型戰(zhàn)機上?,F(xiàn)在,美軍的F-15、F-16、F-18、F-22、F-35以及B-1、B-2都是采用分子篩供氧。

      當然,美國在機載供氧領域不像它在隱形技術領域那樣獨步天下。法國、英國也已成功掌握了分子篩供氧。另外,瑞典的JAS39、歐洲的EF-2000也用上了這項技術。

      在亞洲,日本是擁有分子篩制氧技術比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從美國手中購買了這項技術,用在了T4飛機上。從1999年開始,印度也一直在搜集分子篩制氧技術的相關資料?,F(xiàn)在,中國研究人員歷經10余載不懈努力,終于研制成功了可無限供氧的新型戰(zhàn)斗機機載供氧設備以及配套的飛行防護服裝。

      還有更多的國家在關注著無限供氧技術。雖然現(xiàn)代戰(zhàn)機正在向無人化發(fā)展,但未來無人機將在多大程度上代替有人機,這個過程要多久才實現(xiàn),現(xiàn)在還是未知數(shù)。因此從目前看來,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分子篩制氧仍將在航空供氧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