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sub id="n42kz"><ol id="n42kz"></ol></sub>
    <ol id="n42kz"></ol>

    • 首頁/紅二方面軍/回望硝煙/洪湖傷病員之家--------周長庚

      洪湖傷病員之家--------周長庚

      洪湖后方,共有第一、二、三、四醫(yī)院及鄧家墩醫(yī)院,形成了一個后方醫(yī)院群。第一、二醫(yī)院在瞿家灣,第三、四醫(yī)院在柳關,大都借用民房和沒收地主的一部分房屋作病房:這些醫(yī)院都有分工:瞿家灣的第一、二醫(yī)院一個收病號,一個收傷員。除給輕傷、病員治療外,他們還擔負傷、病員分類工作。柳關第三、四醫(yī)院接收中等傷、病員,也是一個收病員,一個收傷員。重傷、病員就轉到洪湖鄧家墩醫(yī)院。在這幾個醫(yī)院中,以洪湖鄧家墩醫(yī)院最大,也是我最難忘的地方,因為我一開始就在這個醫(yī)院工作,那時是l930年。

      在汪洋一片的洪湖上,遠遠就可以看到有三個連在一起的小島。島上是一片新建筑,灰黑色的瓦,粉紅色的墻,淡黃色的窗戶……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就是鄧家墩醫(yī)院。這個醫(yī)院的規(guī)模在當時來說是很大的,有專門的病房、手術室、藥房、消毒室、廚房、開水房、圖書室、軍醫(yī)講習所課堂等。東西兩島是內、外科病房,中間小島則是院部及各工作室。

      手術室在當時來說是很講究的,有兩層玻璃窗,外面還裝有百頁窗。為了保持室內的清潔和衛(wèi)生,沒有工作是不能隨便進去的??墒牵灰吭诖白由希涂梢钥吹绞中g室內的情況:有消毒間、手術準備間、藥品器械問、手術間、敷料問。各種器械、藥品,陳設得整潔而有秩序。晚上,煤氣燈亮了,燈光透過玻璃,照亮了半個島,照徹了一面湖。水上的漁民們都嘖嘖稱贊:“我們的醫(yī)院真好呵!簡直象個水晶宮?!?/P>

      病房可容納兩百多人,病床排得整整齊齊,室內清潔而安靜。平時走進病房,聽不到工作人員的說話聲和傷、病員的叫喊聲,也聞不到重傷員傷口發(fā)出的腥臭味。病床上都鋪著干凈的被褥,病歷和手巾也掛得整齊有序。領導上對工作要求很嚴,他們經(jīng)常深入病房進行檢查。矮胖的谷繼生院長來檢查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哪張用繩子扎結的病床沒有和別的對齊,就會搖搖頭,叫你馬上把它對齊,繩子松了,就叫你拉緊。藥都在病房換。護士換藥的時候,都推著一輛換藥車。

      兩百多人的大病房,簡直象個大統(tǒng)艙。這里不僅有紅軍的傷、病員,也有政府工作人員和附近的老百姓。當時,軍隊、政府和人民總是禍福同當,風雨同舟的。

      醫(yī)院的技術水平也不低。我們的醫(yī)生,大都是從外地請來的,他們都有專長。我們醫(yī)院的谷院長、醫(yī)務科長李醉白,內科醫(yī)生劉光,還有三四個醫(yī)生(現(xiàn)在記不起名字了),都是很有經(jīng)驗的。瞿家灣第一醫(yī)院的院長毛金富也是以內科專長聞名的。第二、三、四醫(yī)院的院長也很出名。在這些人員當中,除了象劉光醫(yī)生這樣一兩位是黨員之外,其他的都不是黨員,但他們都把自己的家庭、父母、妻子、兒女留在白區(qū),獨個兒冒著危險,從上海、漢口等大城市來到洪湖。他們不辭辛勞地為紅軍服務,為人民服務,這種精神是很感人的。因此,我們很尊重他們,注意在工作上、生活上照顧他們,在政治上幫助他們,并衷心地祝愿他們能成為紅色醫(yī)生。

      那時的外科,主要是四肢手術多。四肢手術,文以取異物、腐骨等為主,其次是結扎和縫合血管等手術。

      醫(yī)院的領導機構也很完善。除了院長和政委外,還有醫(yī)務科長、總務科長等。總務科長管財經(jīng),在他的領導下,伙食也辦得很好。他經(jīng)常派船出去買菜。傍晚,聽到水響,就知道小船披著晚霞的紅光轉回來了。船上裝著很多魚,也有肉和雞,還有蔬菜。因為常吃魚,負責同志就解釋說:“我們靠水吃水,魚吃得多一點,大家沒有意見吧?”傷病員都很高興地說:“好得很,沒有意見!”

      伙房的同志都很會做菜,特別是魚做得到家。他們先把魚用油煎得二面黃,然后加上佐料用水煮。煮好后,把鍋蓋一揭,一股香味就會沖得你流出口水來。那魚又鮮又嫩,色、香、味俱全,我至今還有余香不絕的感覺。

      由于住在水中央,傷病員入院以后,沒處走。別說戲院、電影場,就是書報也很少。他們一天到晚守著一張病床,精神上沒有調劑,腦子里自然會糾纏個人的病痛和生死。領導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出一個辦法,在附近請了三個雙目失明的算命先生到醫(yī)院來,自然不是要他們來為大家算命,而是請他們來為傷病員演唱。每天上午換藥以后及下午午睡起床以后,他們就帶著胡琴到病房來了。只要門口有人喊一聲:“肖先生來了!病房里馬上就會活躍起來,有的從床上坐起,有的就向肖先生圍過去,有的不能動,就在床上叫:“到我們這里來,到我們這里來!”愛熱鬧的青年工作人員也湊過去,和傷病員聚在一起。大家的歡迎,使肖先生高興得呵呵笑。他在凳子上坐了下來,試了試弦后,問道:“要個什么呀?”“隨便!”“來個四川小調好嗎?”“好!”于是,肖先生就在喝采聲中拉起了胡琴,唱起了四川小調,唱到逗趣的地方,大家樂得前仰后倒。聽完一曲又叫再來一個,于是,湖北小調又來了。醫(yī)院就是這樣,采取這種當?shù)氐?、辦得到的、又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解決傷病員的文化食糧。

      我們在醫(yī)院工作的熱情都很高,沒聽說有不安心工作的。一個護士平時要護理三十多個傷員,戰(zhàn)時就更多了。我記得在瓦廟集戰(zhàn)斗之前,領導上動員說:“大家要突擊工作,爭取使現(xiàn)在的傷員在最短的時間內重的減輕,輕的出院,準備迎接新的任務。”于是,突擊工作開始了,好多地方打破常規(guī),白天黑夜都在病房守候著,真是上下一體,全力以赴。每當發(fā)現(xiàn)傷員的傷口有好轉的時候,心里就感到安慰。如果解開紗布一看,傷口好得不快,傷員同志也會著急地問:“護士,我還要好久才能出院啊?”你如照實回答,他們總會不滿意:“還要那么久,不能提前一點嗎?”這時,護士的心里就很不好過,覺也睡不著,請教醫(yī)生,連夜尋找原因。經(jīng)過這樣的努力,不少輕傷員提前出院了,不少重傷員也因傷情減輕轉移到柳關醫(yī)院,醫(yī)院的病房空出了一大半。瓦廟集戰(zhàn)斗結束以后,我們接收了大批重傷員,每個人要護理八十個人。為此,大家展開了護理競賽,保證自己接收的傷員傷口好得快,出院歸隊快。大家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感到傷病員是自己的階級兄弟,傷在他們的身土,痛在自己的心上,自然要加緊工作,為他們盡力分憂。

      在階級自覺的基礎上,院里的休養(yǎng)員沒有一個人留戀這里安適的生活,他們總是還沒有恢復健康就要錄提前出院。所以當時我們都要學會一套勸說他們安心休養(yǎng)的話。不過,也有例外。在我們的病房里,就有一個戰(zhàn)士已經(jīng)住了一兩年,也沒能出院,因為這個同志的運動神經(jīng)中樞受傷,全身癱瘓,除了能咽食物外,什么都不知道,連翻身也要別人幫助。清醒的時候,口中念念有詞,但什么也聽不清楚。對于他,醫(yī)院是很關心的,晝夜都有人照顧,天天擦擦摩摩。經(jīng)過兩度寒暑,始終沒有長過褥瘡,而且長得很胖,大家認為這是護理工作上的一個奇跡。

      工作之余,我們除了到“軍醫(yī)講習所”聽醫(yī)生講課外,也到湖上蕩小船。當我們把船劃出去后,回頭看看,總有洗衣班的女同志蹲到湖邊上為傷病員洗衣服、洗敷料。她們高挽著衣袖,嘻嘻哈哈地一面洗衣,一面談笑。在我們醫(yī)院里,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是女同志。她們昨天或者前天還是受苦受壓迫的農村婦女,而今天卻已成了洪湖上的新女性,時代的新女性。

      洪湖,有時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有時天昏地暗,惡浪滔滔。但是,不管氣候如何,鄧家墩上的人們總是不停息地工作著。傷病員來了,接收檢查站立即忙碌起來,聽護送醫(yī)生交代情況,詳細檢查和登記;晚上,碼頭上人來人往,搖晃著忽閃忽閃的馬燈。傷病員出院歸隊是最熱鬧的時候,工作人員首先給他們辦好出院手續(xù),然后就幫助收拾行李,送他們上船。在碼頭上,大家互相招呼,互相叮囑:“到了前方寫信來,經(jīng)常把勝利消息告訴我們!““好的,我們一定多消滅敵人,來報答你們!”人們全都沉浸在團結友愛的氣氛中。就這樣,傷病員一船一船地送進洪湖,又一船一船地離開洪湖。入院的時候象靜脈管中的血液,歸隊的時候,則是動脈管中的新血球了。他們到了前方,英勇戰(zhàn)斗,為人民立下不朽功勛;同時又不斷地寄來信件,問候或感激醫(yī)院中的工作人員,還傳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消息。

      1931年春,我奉調去湘鄂西警衛(wèi)團工作,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鄧家墩醫(yī)院。在這里,我深深體會到了黨對人民軍隊指戰(zhàn)員健康的一貫關懷,感受到了紅軍衛(wèi)生工作人員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和紅軍指戰(zhàn)員之間深厚的階級感情。洪湖后方醫(yī)院,在洪湖人民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

      洪湖傷病員之家

      周長庚

      洪湖后方,共有第一、二、三、四醫(yī)院及鄧家墩醫(yī)院,形成了一個后方醫(yī)院群。第一、二醫(yī)院在瞿家灣,第三、四醫(yī)院在柳關,大都借用民房和沒收地主的一部分房屋作病房:這些醫(yī)院都有分工:瞿家灣的第一、二醫(yī)院一個收病號,一個收傷員。除給輕傷、病員治療外,他們還擔負傷、病員分類工作。柳關第三、四醫(yī)院接收中等傷、病員,也是一個收病員,一個收傷員。重傷、病員就轉到洪湖鄧家墩醫(yī)院。在這幾個醫(yī)院中,以洪湖鄧家墩醫(yī)院最大,也是我最難忘的地方,因為我一開始就在這個醫(yī)院工作,那時是l930年。

      在汪洋一片的洪湖上,遠遠就可以看到有三個連在一起的小島。島上是一片新建筑,灰黑色的瓦,粉紅色的墻,淡黃色的窗戶……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就是鄧家墩醫(yī)院。這個醫(yī)院的規(guī)模在當時來說是很大的,有專門的病房、手術室、藥房、消毒室、廚房、開水房、圖書室、軍醫(yī)講習所課堂等。東西兩島是內、外科病房,中間小島則是院部及各工作室。

      手術室在當時來說是很講究的,有兩層玻璃窗,外面還裝有百頁窗。為了保持室內的清潔和衛(wèi)生,沒有工作是不能隨便進去的。可是,只要趴在窗子上,就可以看到手術室內的情況:有消毒間、手術準備間、藥品器械問、手術間、敷料問。各種器械、藥品,陳設得整潔而有秩序。晚上,煤氣燈亮了,燈光透過玻璃,照亮了半個島,照徹了一面湖。水上的漁民們都嘖嘖稱贊:“我們的醫(yī)院真好呵!簡直象個水晶宮?!?/P>

      病房可容納兩百多人,病床排得整整齊齊,室內清潔而安靜。平時走進病房,聽不到工作人員的說話聲和傷、病員的叫喊聲,也聞不到重傷員傷口發(fā)出的腥臭味。病床上都鋪著干凈的被褥,病歷和手巾也掛得整齊有序。領導上對工作要求很嚴,他們經(jīng)常深入病房進行檢查。矮胖的谷繼生院長來檢查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哪張用繩子扎結的病床沒有和別的對齊,就會搖搖頭,叫你馬上把它對齊,繩子松了,就叫你拉緊。藥都在病房換。護士換藥的時候,都推著一輛換藥車。

      兩百多人的大病房,簡直象個大統(tǒng)艙。這里不僅有紅軍的傷、病員,也有政府工作人員和附近的老百姓。當時,軍隊、政府和人民總是禍福同當,風雨同舟的。

      醫(yī)院的技術水平也不低。我們的醫(yī)生,大都是從外地請來的,他們都有專長。我們醫(yī)院的谷院長、醫(yī)務科長李醉白,內科醫(yī)生劉光,還有三四個醫(yī)生(現(xiàn)在記不起名字了),都是很有經(jīng)驗的。瞿家灣第一醫(yī)院的院長毛金富也是以內科專長聞名的。第二、三、四醫(yī)院的院長也很出名。在這些人員當中,除了象劉光醫(yī)生這樣一兩位是黨員之外,其他的都不是黨員,但他們都把自己的家庭、父母、妻子、兒女留在白區(qū),獨個兒冒著危險,從上海、漢口等大城市來到洪湖。他們不辭辛勞地為紅軍服務,為人民服務,這種精神是很感人的。因此,我們很尊重他們,注意在工作上、生活上照顧他們,在政治上幫助他們,并衷心地祝愿他們能成為紅色醫(yī)生。

      那時的外科,主要是四肢手術多。四肢手術,文以取異物、腐骨等為主,其次是結扎和縫合血管等手術。

      醫(yī)院的領導機構也很完善。除了院長和政委外,還有醫(yī)務科長、總務科長等??倓湛崎L管財經(jīng),在他的領導下,伙食也辦得很好。他經(jīng)常派船出去買菜。傍晚,聽到水響,就知道小船披著晚霞的紅光轉回來了。船上裝著很多魚,也有肉和雞,還有蔬菜。因為常吃魚,負責同志就解釋說:“我們靠水吃水,魚吃得多一點,大家沒有意見吧?”傷病員都很高興地說:“好得很,沒有意見!”

      伙房的同志都很會做菜,特別是魚做得到家。他們先把魚用油煎得二面黃,然后加上佐料用水煮。煮好后,把鍋蓋一揭,一股香味就會沖得你流出口水來。那魚又鮮又嫩,色、香、味俱全,我至今還有余香不絕的感覺。

      由于住在水中央,傷病員入院以后,沒處走。別說戲院、電影場,就是書報也很少。他們一天到晚守著一張病床,精神上沒有調劑,腦子里自然會糾纏個人的病痛和生死。領導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出一個辦法,在附近請了三個雙目失明的算命先生到醫(yī)院來,自然不是要他們來為大家算命,而是請他們來為傷病員演唱。每天上午換藥以后及下午午睡起床以后,他們就帶著胡琴到病房來了。只要門口有人喊一聲:“肖先生來了!病房里馬上就會活躍起來,有的從床上坐起,有的就向肖先生圍過去,有的不能動,就在床上叫:“到我們這里來,到我們這里來!”愛熱鬧的青年工作人員也湊過去,和傷病員聚在一起。大家的歡迎,使肖先生高興得呵呵笑。他在凳子上坐了下來,試了試弦后,問道:“要個什么呀?”“隨便!”“來個四川小調好嗎?”“好!”于是,肖先生就在喝采聲中拉起了胡琴,唱起了四川小調,唱到逗趣的地方,大家樂得前仰后倒。聽完一曲又叫再來一個,于是,湖北小調又來了。醫(yī)院就是這樣,采取這種當?shù)氐摹⑥k得到的、又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解決傷病員的文化食糧。

      我們在醫(yī)院工作的熱情都很高,沒聽說有不安心工作的。一個護士平時要護理三十多個傷員,戰(zhàn)時就更多了。我記得在瓦廟集戰(zhàn)斗之前,領導上動員說:“大家要突擊工作,爭取使現(xiàn)在的傷員在最短的時間內重的減輕,輕的出院,準備迎接新的任務?!庇谑牵粨艄ぷ鏖_始了,好多地方打破常規(guī),白天黑夜都在病房守候著,真是上下一體,全力以赴。每當發(fā)現(xiàn)傷員的傷口有好轉的時候,心里就感到安慰。如果解開紗布一看,傷口好得不快,傷員同志也會著急地問:“護士,我還要好久才能出院啊?”你如照實回答,他們總會不滿意:“還要那么久,不能提前一點嗎?”這時,護士的心里就很不好過,覺也睡不著,請教醫(yī)生,連夜尋找原因。經(jīng)過這樣的努力,不少輕傷員提前出院了,不少重傷員也因傷情減輕轉移到柳關醫(yī)院,醫(yī)院的病房空出了一大半。瓦廟集戰(zhàn)斗結束以后,我們接收了大批重傷員,每個人要護理八十個人。為此,大家展開了護理競賽,保證自己接收的傷員傷口好得快,出院歸隊快。大家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感到傷病員是自己的階級兄弟,傷在他們的身土,痛在自己的心上,自然要加緊工作,為他們盡力分憂。

      在階級自覺的基礎上,院里的休養(yǎng)員沒有一個人留戀這里安適的生活,他們總是還沒有恢復健康就要錄提前出院。所以當時我們都要學會一套勸說他們安心休養(yǎng)的話。不過,也有例外。在我們的病房里,就有一個戰(zhàn)士已經(jīng)住了一兩年,也沒能出院,因為這個同志的運動神經(jīng)中樞受傷,全身癱瘓,除了能咽食物外,什么都不知道,連翻身也要別人幫助。清醒的時候,口中念念有詞,但什么也聽不清楚。對于他,醫(yī)院是很關心的,晝夜都有人照顧,天天擦擦摩摩。經(jīng)過兩度寒暑,始終沒有長過褥瘡,而且長得很胖,大家認為這是護理工作上的一個奇跡。

      工作之余,我們除了到“軍醫(yī)講習所”聽醫(yī)生講課外,也到湖上蕩小船。當我們把船劃出去后,回頭看看,總有洗衣班的女同志蹲到湖邊上為傷病員洗衣服、洗敷料。她們高挽著衣袖,嘻嘻哈哈地一面洗衣,一面談笑。在我們醫(yī)院里,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是女同志。她們昨天或者前天還是受苦受壓迫的農村婦女,而今天卻已成了洪湖上的新女性,時代的新女性。

      洪湖,有時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有時天昏地暗,惡浪滔滔。但是,不管氣候如何,鄧家墩上的人們總是不停息地工作著。傷病員來了,接收檢查站立即忙碌起來,聽護送醫(yī)生交代情況,詳細檢查和登記;晚上,碼頭上人來人往,搖晃著忽閃忽閃的馬燈。傷病員出院歸隊是最熱鬧的時候,工作人員首先給他們辦好出院手續(xù),然后就幫助收拾行李,送他們上船。在碼頭上,大家互相招呼,互相叮囑:“到了前方寫信來,經(jīng)常把勝利消息告訴我們!““好的,我們一定多消滅敵人,來報答你們!”人們全都沉浸在團結友愛的氣氛中。就這樣,傷病員一船一船地送進洪湖,又一船一船地離開洪湖。入院的時候象靜脈管中的血液,歸隊的時候,則是動脈管中的新血球了。他們到了前方,英勇戰(zhàn)斗,為人民立下不朽功勛;同時又不斷地寄來信件,問候或感激醫(yī)院中的工作人員,還傳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消息。

      1931年春,我奉調去湘鄂西警衛(wèi)團工作,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鄧家墩醫(yī)院。在這里,我深深體會到了黨對人民軍隊指戰(zhàn)員健康的一貫關懷,感受到了紅軍衛(wèi)生工作人員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和紅軍指戰(zhàn)員之間深厚的階級感情。洪湖后方醫(yī)院,在洪湖人民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