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生了孩子,跟自己的媽媽抱怨,說沒時間讀書沒時間旅游也沒時間和朋友坐坐閑聊天。誰想到她的母親不但不為所動反而冷嘲熱諷:“現在你知道你給我添了多大麻煩?”我的朋友當即跳起來大喊一聲:“而且還知道,我給你添了多少人生樂趣!”
許多母親都像我這位朋友的母親,她們并不是不愛孩子,但是她們從來不會告訴孩子,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快樂,她們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總是過分強調養(yǎng)育的艱辛,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孩子的回報,她們喜歡把自己扮演成“燭光中的媽媽”,讓孩子充滿內疚,最好是一生一世的內疚,似乎這樣她們才感到滿足。還有一些母親,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立刻會悲從中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訴:“你還有沒有良心,我為了你,心都操碎了,頭發(fā)都全白了!”仿佛,如果沒有生養(yǎng),她的頭發(fā)就不會白似的。
不要做這樣的母親,如果你有機會養(yǎng)育一個孩子。
我甚至認為你可以不必那么辛苦,我甚至同意你稍微自私一點,我甚至能夠贊同你在有了孩子以后還保留一部分自己的時間,但是我勸你不要做這樣的母親,你不要做一個過于偉大、過于無私、過于犧牲自己只為孩子的母親,因為你的孩子承擔不起這份愛。
而你也要知道,實際上,你并沒有你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偉大和無私,你所付出的一切雖然你嘴上說“不求回報”,但你心里還是有所指望的。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你會認為你有特權指導你的孩子,對他的未來指手畫腳,甚至橫加干涉,如果你的孩子不肯按照你的預想生活,或者沒有達到你所期待的高度,你就會感到深深的失望,而這種失望也將深深地傷害你的孩子,更糟糕的是,如果這種失望次數多了,還將深深地傷害你們的母子關系。
我常聽一些母親在訓斥子女的時候,幾乎沖口而出:“我白養(yǎng)你了!”
我建議,假如你做了母親,永遠不要對你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這是“母親”這個職業(yè)的“職業(yè)忌語”。因為一旦說出這類話,你就等于一把扯掉母子之間的那層溫情脈脈的輕紗,使“撫養(yǎng)孩子”變成一種“商業(yè)行為”,你是投資方,而所謂的白養(yǎng),就是投資失敗。你要記住,投資失敗是可以挽回的,但母子關系一旦破裂,那種傷害是長久的。你還要記住,如果你做了一個母親,養(yǎng)育了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居然“白養(yǎng)”了,那么主要責任在你而不在你的孩子,因為是你選擇了生他而不是相反。
不要去做“燭光中的媽媽”,記住,去做你孩子的朋友要比做他的恩人更好,因為“恩”意味著一種償還的壓力,而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恩”是他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償還不清的。你愿意你的孩子從成人的第一天起,就背負上這么沉重的包袱?我愿意你輕松一些,自信一些,不要讓“生活的重擔壓彎了你挺直的脊梁”,去給你的兒女做一個榜樣吧,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盡管生活中充滿種種艱辛和不如意,但我們依然可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