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sub id="n42kz"><ol id="n42kz"></ol></sub>
    <ol id="n42kz"></ol>

    • 朗誦>朗誦美文素材>情感篇>化作天空云彩

      化作天空云彩

      作者: 江南的月光閱讀次數:2347

           志摩走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志摩緩緩走進濟南上空的濃霧中,誰也沒想到,這位在《再別康橋》中“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詩人,卻將自己化作云彩,永遠留在了天空……

        天空不但帶走了詩人那張永遠有著孩子氣的笑臉,也帶走了志摩的飄逸,志摩的才情,更是掏空了深愛志摩的親人和朋友們的心……我想就在那一天,陸小曼一定會老去十歲的容顏。

        生活中多少輕狂少年,在酒醉中一次次幻想自己就是徐志摩,又有多少青春少女,做著夢里的陸小曼,可這世人中,絕沒有另外的男人做了徐志摩,也沒有另外的女人做了陸小曼。

        志摩是太陽,一顆燃燒著自己生命激情的太陽,小曼是月亮,驕傲地懸掛在高處,多情而崇尚美好的徐志摩,只看了一眼,就讓自己的靈魂醉倒在這驚世的冷艷之中。

        有人說,陸小曼是幅風景畫,應該隔著距離去欣賞她,品味她,志摩,這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錯就錯在不該一頭沖進了畫里。

        志摩是太陽,他是因了頭頂上的月亮女子,而成為太陽的,于是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熾烈,也更徹底,以致很快就燃盡了自己。在將自己燃成灰燼的最后時刻,他定是以一個微笑的姿態(tài)告別世界,因為他是徐志摩!志摩是追求浪漫愛情的云朵, 其實,他應該讓這種愛永遠處于可望不可即的地步,永遠存于追求的狀態(tài)中,永遠視之為一種極圣潔、極虛無飄渺的東西,就象雪萊、拜倫……還有盧梭這些人一樣,一生都追逐著理想的愛的生活,而終不可得,因為他們愛的不是某一個女人,愛的是自己內心的理想……

        志摩不是這樣,他摯愛著自己的女人,費盡周折,和自己心愛的美貌女子結合,這有錯嗎?錯,不在愛的本身,我始終認為,無論是化作云彩的志摩,還是陸小曼,應該都是無悔的,因為他們愛過,這就夠了。

        志摩是那樣的傾倒小曼,那樣不顧一切地追求著她,甚至視小曼為自己的詩魂,而小曼對志摩的詩也影響很大,有很多篇的愛情詩都是小曼撩撥出來的,志摩向小曼深情地表白,“我有時真恨不得拿自己血管里的血,寫一首詩給你,叫你知道我愛你是這樣的深,我的詩魂的滋養(yǎng)全得靠你,你得抱著我的詩魂,象抱親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給他穿,他餓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愛,他就不愁餓,不愁凍,有你的愛,他就有了命!”可見志摩對小曼愛得是多么的深。

        也許,志摩注定是屬于藍天的,他曾在《云游》一詩中寫道,“脫離了世界,飄渺的/不知到了那兒,仿佛有/一朵蓮花似的云擁著我/她臉上浮著蓮花的笑.擁著到達極遠的地方去……/唉,我真不稀罕再回來,人說解脫,那許就是罷!”誰知他真的就“云游”去了呢!

        陸小曼一定在志摩去后,無數次將美麗憂郁的眼睛投向藍天,她不停地在問,志摩,為什么不帶上我,為何將我一個人留在這傷心的世界。也許她還會說,我去了如果不能成為云彩,就讓我做了康河的柔波吧……陸小曼這位當年北平的大家閨秀,在志摩遇難后,承擔了所有的“過錯”,她沒有再嫁,一直在為出志摩的《全集》奔波,她說,要把志摩的書印出來,讓更多的人記住他,認識他,陸小曼雖然最終沒能實現這個愿望,可她先后為紀念志摩,印行了《愛眉小札》和《志摩日記》,也足見小曼對志摩的愛情是始終不渝的。

        小曼是悲哀的,志摩走了,一了百了,可她還得背著十字架,痛苦而艱難地活著,不知在天上“云游”的志摩,看著自己曾經深愛的女子,在世間的萬般無奈和辛酸,是否有過疊起自己翅膀的念頭,志摩呀,你以自己的生命,開了個太大的玩笑,你太想飛了……

        也許他已經無法停止自己的飛行,他讓自己化作了云彩,他永遠只屬于藍天。如果有一天志摩飄浮在康橋的上空,不知他會不會讓河畔金柳下那一身素裝的女子,牽了自己的游魂,去做了柔波里的一條水草………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硤石人。

        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