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即說話的口氣。它既存在于書面語言之中,更存在于口頭語言之中。在書面語言里,作者語氣要通過讀者的視覺引起思維才能感受,認識,體會。而口語表達中的語氣,將句式、語調(diào)、理性、詞采、音色、立場、態(tài)度、個性、情感等融為一體,由朗誦者直接訴諸于聽眾的聽覺,聽眾當即就可直觀的感受到,因而,它對口語表達的效果產(chǎn)生直接的、立竿見影的影響。語氣之強弱、長短、清濁、粗細、寬窄、卑亢等變化,均能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效果。
語氣的內(nèi)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復雜形態(tài)。語氣的多樣性是語言本身豐富性的反映,也是語言能力強的一個表現(xiàn)。語氣不同,表情達意也就有不同。其中尤其以聲音和氣息狀態(tài)至為重要。朗誦者必須通過聲音和氣息將思想感情表達出來,而不同的聲音和氣息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請看下表:
氣息 聲音 給聽眾的感覺 表達的思想感情
氣徐 聲柔 溫和的感覺 愛的感情
氣促 聲硬 擠壓的感覺 憎的感情
氣沉 聲緩 遲滯的感覺 悲的感情
氣滿 聲高 跳躍的感覺 喜的感情
氣提 聲凝 緊縮的感覺 懼的感情
氣短 聲促 緊迫的感覺 急的感情
氣粗 聲重 震動的感覺 怒的感情
氣細 聲粘 躊躇的感覺 疑的感情
氣少 聲平 沉著的感覺 穩(wěn)的感情
氣多 聲撇 煩躁的感覺 焦的感情
可以這樣說,有了恰當?shù)恼Z氣,才能使朗誦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語體色彩、風格色彩;有了恰當?shù)恼Z氣,才能增強語言的魅力,才能恰當?shù)谋磉_思想感情。才能調(diào)動聽眾的情緒,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語氣是多種多樣的,無論從表達主體和聽眾的關系來看,還是從表達主體的心境和思想感情來看,或者從表述內(nèi)容和方式來看,它都是豐富多彩的,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不同,變化多端,氣象萬千。在朗誦過程中 ,語氣永遠不會是單一的,常常出現(xiàn)幾種語氣交替出現(xiàn)或結(jié)伴而行的現(xiàn)象。不過,在綜合運用多種語氣的過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語氣色彩,即語氣的基調(diào)。所以,無論是朗誦詩歌,散文,小說等等,都掌握這個基調(diào)。與此同時,又要適時根據(jù)內(nèi)容、感情、對象等的變化,選擇調(diào)控自己的語氣,使之恰如其分。
總之,語氣要服從內(nèi)容,語氣要看對象,語氣要質(zhì)樸自然,貼近生活。
(1)語氣停頓
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頓,意義不同,甚至會完全相反。如:“他望著我笑了起來”,若在“我”后面停頓,是指他笑了起來;若在“望著”后面停頓,是指我笑了起來。
(2)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根據(jù)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所作的停頓。這種停頓,一般根據(jù)標點符號進行時間長短不一的停頓,凡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都應有適當?shù)耐nD,停頓時間大體是:句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至于省略號,、破折號、感嘆號、問號等,要根據(jù)其使用的地方和表情達意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停頓時間的長短。另外,章節(jié)停頓>段落停頓>句群停頓>句子停頓。
(3)邏輯停頓。
邏輯停頓,是指在朗誦過程中,有時為了表達某種感情,強調(diào)某一觀點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在句中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作適當?shù)耐nD,它不同于前兩種停頓,邏輯停頓是最小單位常常是一個詞。
如:“我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女宇航員,||在中國人面前,||美的橫竿真在飛速地||上升!”
這種邏輯停頓,雖然隨著所強調(diào)的和突出的內(nèi)容不同,停頓的地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語法停頓的制約,一般是在較大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較長的賓語之間,較長的附加成分中心詞之間,較長的聯(lián)合成分之間作邏輯停頓。
(4)心理停頓。
心理停頓又稱感情停頓,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即可以在句子開頭停頓,也可以在句子中間或結(jié)尾停頓。前幾種停頓,停頓的時間都較短,通常最長都只能是幾秒鐘。而心理停頓,可短亦可長,短則幾秒,長則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由表達者根據(jù)所表達的內(nèi)容或情感的需要,自行設計和掌握,運用得好,可以產(chǎn)生很強的藝術效果。
心理停頓主要用于以下場合:
第一, 論理之后擬舉例說明,需作停頓,舉例結(jié)束亦作停頓。前者是為了引起聽眾注意你的“轉(zhuǎn)折”之舉,后者是為了讓聽眾引發(fā)聯(lián)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二, 設問之后回答之前需作停頓。如前所說,有些設問是不作答的,而有些設問是自問自答的,在設問后,自答前,應作停頓,既可使聽眾產(chǎn)生懸念,,還可為后面的出人意料的巧妙回答作出鋪墊。
第三, 感嘆或感嘆之余需作停頓。感嘆之余,緊接著運用心理停頓,以加深聽眾的印象,引起聽眾的共鳴。
第四, 話題轉(zhuǎn)移或告一段落之際需作停頓。這是為了讓聽眾將已講完的話題暫時擱下,作好迎接新湖哈體、新內(nèi)容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