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的長廊是很有特色的,長長的長廊,長到了什么程度呢?那時民間有個傳說,叫做:有天無日。烏鎮(zhèn)的長廊長得把太陽都遮掉了!唐朝的丞相裴休裴先生就喜歡這樣的長廊,他坐在長廊的藤椅里,看得見烏鎮(zhèn)的美麗景色卻曬不著太陽。他在長廊里吟詩作畫,喝酒飲茶。興致所致,他或許還會玩一把文字游戲呢。
哥字分開兩個可,顏色相同和尚與尼姑。和尚吃青菜,尼姑吃蘑菇;
林字分開兩個木,顏色相同飯與粥。一根木頭燒飯,一根木頭燒粥;
朋字分開兩個月,顏色相同雪與霜。一個是階前雪,一個是月下霜;
呂字分開兩個口,顏色相同茶與酒。一個口喝茶,一個口吃酒。
誕生唐詩的抒情年代,在烏鎮(zhèn),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位意趣風發(fā)的丞相。
穿過唐朝長長的長廊,我們?nèi)タ瓷鐟颉?
修真觀戲臺建于清同治年。石質(zhì)臺基,臺框高三米多。戲臺背河當街,面對修真觀,三面都可以看到戲臺上的情景。戲臺上也有副對聯(lián),叫做:鑼鼓一場,喚醒人間春夢;宮商兩音,傳來天上神仙。
小鎮(zhèn)上愛看戲的人很多,尤其是婦女,如果今天戲臺那兒有唱戲的要來,從一清早開始就心神不定了??磻蜓娇磻蛉?,鑼鼓一響,腳底發(fā)癢,看越劇看花鼓戲看京戲看昆曲看皮影去!逮住什么就看什么!
有關烏鎮(zhèn),還有姑嫂餅和藍印花布作坊。
“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聞名。”
這是茅盾筆下的姑嫂餅。
很久以前了,烏鎮(zhèn)有一家家庭作坊,專門做一種小酥餅,味道很好,有一種甜絲絲的香味,生意自然是好。但是,這家人家有個規(guī)矩,就是做酥餅的技術傳媳不傳女。這家的小姑就不服氣,有一天深夜,偷偷地往嫂嫂做小酥餅的配料里撤了一把鹽,——仿佛撤下了心中的一口惡氣!奇怪的是,第二天的小酥餅竟然出奇地好吃,它既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它是椒鹽的。嫂嫂當然也嘗了椒鹽小酥餅,同時嘗到了小姑子心里的委曲。好了好了,你這個聰明的倔丫頭,我算服了你。我們給這個新產(chǎn)品取名叫“姑嫂餅”,好不好?小姑嘴巴里塞滿了“姑嫂餅”,她輕輕地捏了一把嫂嫂豐腴的手臂,表示自己喜悅的心情。
烏鎮(zhèn)一帶稱蘭印花布為“拷花布”,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它取天然植物
藍草的色素為染料,以黃豆粉和石灰粉為防染漿,刻紙為版,利漿漏印,染色而成。
就像烏鎮(zhèn)人介紹的那樣:藍印花布融進了青銅飾紋的高古,秦漢磚瓦的粗獷,宋瓷的典雅,蘇繡的細膩,剪紙的簡潔,織錦的華貴。
我們說藍印花布得以源源流長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
紡紗、織布。在沒有成為藍印花布之前,藍印花布是一匹匹剛剛從織布機上下來的白色土布,它們身上帶著江南女子手上的余溫,而顏色,是與生俱來的本白色。
它們依依不舍地離開織布機,它們依戀的目光永遠不會離開那些水靈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子。
任伊老了,在江南,它們的目光也不離開,這是刻骨銘心的愛情啊,鄉(xiāng)村土布對江南女孩子天老地荒般的愛情。
藍印花布,它的工藝,它的圖案,均來自民間。工藝是染布。
——江南的女孩子誰不會染布呀?就像江南的女孩子人人都會繡花一樣。
圖案是花卉草木,也不復雜的,江南女孩子眼睛里天天都是花花草草的影子。
——江南的女孩子既是水做的女兒,更是花草薰香的女兒??!
烏鎮(zhèn)人將染好的藍印花布掛在太陽底下曬的情景,確實叫外地人感到驚奇,一幅幅藍印花布從高高的云天直掛而下,太陽照著的時候,藍印花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別致的花兒仿佛呼之欲出;而當風吹過的時候,那些懸掛著的布匹們則作著優(yōu)美的舞蹈,一眨眼功夫就能飛到天上去的感覺。我們在這些懸掛的藍印花布前站了很久,我們要讀出它們清香的味道,要讀出它們繽紛的圖案,要讀出許多江南女孩靈動的青春,要讀出染布工人烏青手下一顆美麗的心。
暮色降臨,我們聽到了遠方慈祥的聲音:
你寄我的信,到今天才收到,或許是你寫好信以后沒有馬上去投寄吧。你拍的照片我看過了,還不錯的,但你自己不很滿意,這是嚴格要求,我很欣賞,準備作一首詩給你,你不要性急,何時作成說不定的。
這是晚年的葉圣陶,與他孫子的一封家書。
寫信,是葉圣陶晚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寫完以后,是急忙地寄出去,然后內(nèi)心的牽掛和遠方的等待似乎'才有了著落。這一些信更顯得平和友善。
寄完信之后,老人久久地看著窗外,眼睛有一點迷惑了,而這時候,在老人的心底漸漸地清晰了起來的,是小橋流水,藕與莼菜。